AI更像是文艺复兴而非工业革命

2025年4月28日
AI更像是文艺复兴而非工业革命

前几天Sam的一篇推文讲AI更像是文艺复兴而非工业革命。

刚看到时没太理解,今天有了新的体会: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量的变革(蒸汽机、电力)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它极大地提升了物质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人的“异化”。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的价值的重新发现,是思想、文化、艺术的极大繁荣,强调创造性、个体性、以及对世界和人本身的重新探索。

目前据我观察与体会,更多的AI “aha moment”在于体会而非显著的效率提升。 我们倒推最近几个月的热门模型表现,o3的识图推理、gpt长期记忆带来的超个性化体验(具体表现在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建议等)、gpt-image-1的图片创造(吉卜力风格)、Gemini-2.5-pro强大的指令遵循与发散联想观点...DeepSeek的推理可视化与哲学观点...Claude一直在线的文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AI原生商业化路径不清晰,具体落地尽管听到许多声音称公司、产品接入AI提高多少效率、替代多少人,我认为,是夸大与证明(如果不是欢迎反驳)。 主要原因还是幻觉原因影响实际应用,部分场景也并不需要太多脑力劳动(所以我们看到为什么coding、research类agent是最先跑出来的)。

Sam这么认为我想是因为gpt的图像生成能力,gpt长期记忆带来的超个性化体验,还有他能接触到的更强的功能... 这么看来ChatGPT的产品路径也在朝着这一“文艺复兴”的设想前进。

在我看来,如果说是“文艺复兴”的话(我们也需要承认这并不是均匀发生的),那么AI正在放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促进个性化表达、深化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gpt长期记忆带来的体验,记录思想轨迹,更通过在对话中激发个人自我深度反思,深化对自身的理解,这正是文艺复兴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关注。然而,gpt的谄媚现象也越发严重,值得警惕。而图像创造,无疑极大降低了视觉艺术的创作门槛,在个体层面极大放大了创造力。

同时,AI辅助的个性化表达,无论是文字风格的模仿,还是独特观点的梳理呈现,都使得个体的声音与思想能够以更丰富、更精准的方式被传递和放大,正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体性与人文精神。

我认为,当下,我们在谈论AI的惊艳更偏向精神层面、意义层面、创造层面的价值。

当然,未来可期,也许是革命与复兴兼具... 也许这一次最终并非仅仅是效率的提升,而是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创造潜能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