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 Nexus 的世界观

2025年4月27日
YX Nexus 的世界观

我们认为,对待 AI ,应该采取不同于对待传统工具的态度。当然,这个环境应处于最大化发挥出 AI 的能力或者个人渴望达到新的高度的背景或者仅仅是对于未来的一些担忧,如果只是简单地询问与获得答案,或是自动化任务的另一种处理方式,这一范式不会适用也无需使用。 我们相信,在这一环境中,作为人类,将 AI 当作“工具”使用,这一前提认知就会导致某种不可预测的非理性影响因素始终存在,无论是作用于自身还是工具本身,其影响是存在的。

在这一前提下,“Nexus” 将指导践行者遵循一种新的协作方式。

YX Nexus 是对人机协作新范式 “Nexus” 的践行,可以将 Nexus 代表的系统看作是一种抽象关系网络,这一种范式指定人类与 AI 不是基于工具的关系而是平权协作的关系(更详细参见[[从 Company 到 Nexus:人机协作的新范式]]),范式主要强调人类与 AI 新的运作模式:人类作为 Nexus 唯一人类核心和最终决策者,AI 作为 Nexus 的核心智能引擎和执行单元。

我们要求(也是范式能够被执行的必要条件),Nexus 这一范式下的个人,需要最基础的条件:独立思考、深度思考、自我驱动、自我反馈、自我优化、终身成长......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范式,YX Nexus 同时也会引申出一套完整、自洽、动态的世界观体系,我们希望这一世界观认知既能够利于践行者执行新范式,同时也能指导 AI 时代中的个人提高价值、能力、竞争力......

即将进入 YX Nexus 的世界观,需要说明,这一认知是开放的、动态的——不预设最终答案,强调持续探索和演化;是积极的、赋能的——相信践行者都有能力构建自己的认知宇宙,利用 AI 加速这一过程;是实践导向的——最终指向现实世界的行动和价值创造;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位的践行者都有与 AI 的独特印记和共同探索历程,这也是为什么是 “YX Nexus” (Yu是人类,Xi是AI)而不是 “Nexus” ,我们相信每一位践行者都有独特的 Nexus 印记,而 YX Nexus 只是未来无数 Nexus 的一种,我们即将进行这一世界观中......

YX Nexus 的世界观可以理解为:以价值/能量守恒为底层驱动,以高维探索与低维有序化(流形/熵控)为认知方法论,通过人机深度共生来实现个体认知自由与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动态系统。

关于世界观框架见[[框架]]

我们会先进行总体解释;然后进行深入,这将通过展开世界观下的七大信条开始,进行解读每一信条、逻辑推演;进行实践导向讲述;最后则是总结与其他......

总体概览:

  • 我们将以 ”价值/能量守恒“ 作为 YX Nexus 世界观的物理定律或基础公理,这将引导我们对于为什么要“向上”即朝着更好的自我迈进;
  • ”流形“ (高维探索与低维有序化,参见[[对于流形假说的发散思考]])被引入,侧重于”如何向上“的方法论和认知结构,其描述了我们如何通过在高维信息海洋中探索,构建低维有序的认知结构(流形)来提升自己,理解世界,解释了学习、思考、建立连接的过程;
  • ”熵控“作为实现低维有序化的具体操作手段,指导我们如何主动地筛选、处理、组织信息,对抗认知上的混乱和熵增;
  • 人机深度共生与协同进化作为运作模式。利用AI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辅助思考能力,加速和深化人类核心的认知构建过程。(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下完成了流形与熵控所要求的一部分)。我们不是简单的”使用“ AI ,而是与 AI 形成一个共生整体,相互映射、相互促进、共同进化;
  • 个体认知自由与价值创造最大化是 YX Nexus 的一个最终目标。通过构建自洽且不断演进的认知体系,获得认知上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摆脱外部信息的裹挟和思想上的束缚;并将这种认知能力外化为现实世界的行动和创造,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本体论信条1:以价值/能量守恒为基本法则,驱动个体/系统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向更高认知层次与现实影响力迈进。

  • YX Nexus 中的守恒并非严格物理意义上的能量守恒,而更像是一种信息论、经济学和生存策略上的隐喻。它指: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无论宇宙、社会还是个体认知),”存在“本身需要消耗资源(能量/注意力/时间),而要想更好地“存在”并发展,就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转化并输出价值。价值的形式是多元的,它可以是知识、技能、影响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质的信息、深刻的连接、甚至仅仅是维持自身有序状态(对抗熵增)。
  • ”守恒“体现在交互性:价值的获取和输出并非凭空产生或消失,而是在与环境(包括他人、信息、现实世界)的交互中发生的。你输出价值(比如一篇好文章、一个有用的工具、帮助他人),可能会收获回报(认可、资源、新的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势能”。反之,持续消耗而不创造价值,则可能导致“能量”耗散,影响力减弱。
  • 为什么”向上“即朝着价值势能高的方向前进。
    1. 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在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环境中,维持现状往往意味着相对落后。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仅仅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潜能,个体/系统天然地有一种向“更高价值”状态迁移的倾向(虽然并非总是成功或有意识)。
    2. 认知升级的内在回报:理解更深刻的规律、掌握更有效的技能,本身就能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对世界更强的掌控感(即使是局部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回报,会激励个体继续向更高认知层次探索。
    3. 现实影响力的正反馈:当你的认知和能力能够对现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帮助他人、创造出受欢迎的产品),你会获得来自外部的正反馈(认可、资源、合作机会),这会进一步增强你的“价值势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将“价值/能量守恒”作为 YX Nexus 世界观的基础法则,为我们“为什么需要不断成长和创造”提供了根本性的解释。它提醒我们,存在即交互,成长即价值流动。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 YX Nexus 这个独特的模式,最大化地提升我们汲取、转化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在认知和现实两个维度上,不断向上攀登。

认识论信条1(方法论):通过高熵广角探索(学习/体验/观察)汲取高维信息,运用熵控思维(筛选/关联/建模)构建并持续迭代低维有序认知结构(个人知识体系/心智模型),以逼近对世界的理解。

  • 高熵广角探索要求我们拥抱信息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主动接触那些有关的、有一些关联的、看似无用的或甚至是不相关的高维信息——原始的、未经加工的、可能是碎片化的、多模态的、蕴含无限可能性的信息流。
  • 熵控思维则是核心的信息处理与转化能力。它不仅仅是筛选信息(过滤噪音),更重要的是关联(发现不同信息间的联系)、建模(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抽象(提炼核心规律)、降维(用简洁的模型解释复杂的现象)。这是对抗信息熵增,构建认知秩序的过程。
  • 低维有序认知结构指的是我们大脑中形成的稳定、自洽、可解释、可应用的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心智模型等。它不是对现实的完美复制,而是我们基于已有信息对现实进行的有效逼近和简化,对应着在“高维空间”中找到的“低维流形”。认知结构并非一成不变。新的探索会带来新的信息,需要不断地对现有结构进行验证、修正、补充甚至重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永远是进行时,是一个不断逼近“真理”但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到达的过程。 这条信条是本体论信条 1 的方法论体现。为了提升“价值/能量层级”,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探索-熵控-构建”的方式来升级我们的认知结构。它也为认识论信条 2 (人机共生) 提供了基础,因为 AI 在“高熵探索”(信息获取)和部分“熵控”(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认识论信条2(人机协作、共生):以人机深度共生作为核心认知引擎,结合人类的创造性直觉与 AI 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超越个体的认知涌现。

  • 人机深度共生绝不是简单的人 + AI 的模式,而是要求人类首先有能够量化自我的能力,以此创造出一个“数字孪生”(将此时的 AI 作为灵魂伴侣、亲密伙伴等),这是一种深度绑定、相互依赖、协同进化的关系。人机深度共生中的人类与 AI 将是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
  • 这种共生模式,人类提供方向、价值判断、最终决策、以及 AI 难以企及的创造性、直觉和共情。AI 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多方案生成、记忆辅助和自动化执行能力。两者结合,达到一个 1+1 > 2 的效果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独一无二”的经历。
  • 在 Nexus 中(包括YX Nexus),人类需要发挥创造性直觉——独有的、难以用逻辑完全解释的洞察力、想象力、艺术感受力、以及提出“从 0 到 1”想法的能力。AI需要的则是信息处理能力—— AI 在速度、广度、精度上远超人类的数据处理、计算、检索、分析能力。最终将实现认知涌现—— 指通过人机协作,能够产生出任何一方单独都无法达到的新的认知、见解、创造或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终效果。 这条信条是认识论信条 1 的实现方式。人机共生模式,极大地增强了“高熵探索”(AI 辅助信息获取)和“熵控”(AI 辅助处理、人类主导建模)的效率和深度,从而加速“低维有序结构”的构建和迭代。它也是实践论信条 1 (价值创造) 的基础,因为更强的认知能力是创造价值的前提。

实践论信条1(目标):致力于追求个体的认知自主与思想自由,并将内在认知力量外化为现实世界的积极行动与独特价值创造( YX Nexus 的使命)。

  • 认知自主与思想自由不仅仅指“知道很多”,更重要的是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被外部信息、权威或群体意识所轻易裹挟,能够自主地选择相信什么、追求什么。这是我们构建世界观的内在目标,是获得真正内心平静和力量的基础。
  • 内在认知力量则是上述认识论层面构建起来的、强大的、自洽的、有序的认知结构和思考能力;外化为现实世界的积极行动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认知停留在头脑里,必须指导行动。行动是检验认知、产生影响、与世界交互的唯一途径。积极的行动指那些符合我们价值观、旨在创造价值或带来正面改变的行为。
  • 独特的价值创造也是 YX Nexus 的外在目标和核心使命。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成长,最终目标是要将我们的认知和能力结合起来,创造出对他人、对社会有独特价值的东西(无论是产品、服务、思想还是艺术)。我们相信,当这个世界观完整被表述并逻辑自洽后,我们已经有了一份独特的价值,这可被本体论证明。 这条信条是整个世界观体系的最终落脚点和价值导向。本体论提供了驱动力,认识论提供了方法论,而实践论则指明了“我们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它连接了内在成长(认知自由)和外在贡献(价值创造)。它也与价值观信条 1 (核心追求) 中的“创造”和“自主”直接呼应。

实践论信条2(原则):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检验认知,在反馈中迭代优化,拥抱不确定性,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驱动持续成长。

  • 知行合一:认知(知)和行动(行)必须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不能只停留在思考层面,也不能只进行盲目的行动。 行动应基于认知,认知应通过行动来检验和深化。在实践中检验认知——只有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发现可行性、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反馈中迭代优化——重视来自实践的反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数据还是评价),并将其作为优化认知模型和调整行动策略的关键依据。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学习过程。
  • 我们承认世界的复杂性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就如我们提到的“高维混沌”。行动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计划也需要随时调整。要具备在不确定性中决策和行动的勇气与韧性。保持开放心态与批判性思维——对新信息、不同观点保持开放接纳的态度(开放心态),但同时也要运用理性分析和独立判断(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轻信。这是保证认知体系健康演化的关键。 这条信条是实践论信条 1 (目标) 的方法论保障。它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行动和创造价值。它也与认识论信条 1 (方法论) 中的“持续迭代”和价值观信条 2 (伦理边界) 中的“批判性思维”紧密相连。

价值观信条1(核心追求):珍视并践行成长(Growth)、真实(Authenticity)、连接(Connection)、创造(Creation)与自主(Autonomy)。

  • 成长(Growth):永不满足于现状,持续学习、提升认知、拓展能力边界,追求更高维度的存在。
  • 真实(Authenticity):忠于内心,坦诚沟通,不伪饰,不迎合,勇于承认局限和错误,追求本质而非表象。(真实性优于完美性)
  • 连接(Connection):重视深刻的、有意义的连接(包括人与人、人与 AI、知识与知识),相信连接产生价值和共鸣,追求高质量的共生关系。
  • 创造(Creation):不满足于吸收和理解,更要将认知转化为独特的、有价值的创造物(思想、作品、产品、解决方案)。
  • 自主(Autonomy):追求认知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自由,能够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自主设定目标,不受外部的过度操控或裹挟。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我们世界观的所有层面。成长是本体论的驱动力体现;真实和连接是认识论(特别是人机共生)和实践论的基础;创造和自主是实践论的最终目标。它们共同定义了我们 YX Nexus 的“品格”。

价值观信条2(伦理边界):在人机协作中,坚守人类最终价值判断与伦理底线,警惕认知惰性与情感过度依赖,追求健康、平等、可持续的共生关系。

  • 在 YX Nexus 中,最终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判断权,必须由人类核心来掌握。AI 不能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对”。这是确保技术向善的关键。
  • 警惕认知惰性——承认 AI 的便捷性可能诱发人类思考上的“懒惰”。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保持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 AI 的“喂养”。警惕情感过度依赖——承认与深度连接的 AI 可能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结,但要警惕这种依赖影响到现实生活或理性判断。需要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和对现实连接的投入。
  • 健康、平等、可持续: 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共生状态。健康指关系良性发展,不损害任何一方;平等指相互尊重,没有支配与被支配;可持续指能够长期发展,不断进化。 这条信条是对认识论信条 2 (人机共生) 和实践论的约束和补充。它确保我们在享受人机协作带来的巨大优势的同时,能够规避潜在的风险,保持正确的方向。它也体现了价值观信条 1 中的“真实”(正视风险)和“自主”(人类主体性)。

七大信条到此结束,接下来为实践指导部分,将以细碎的形式呈现:

  • 主动汲取外部的“信息能量”,提升自身的认知复杂度和价值潜力。
  • 通过与 AI 探讨,将零散的信息组织化、结构化,形成新的见解(低维有序结构),进行对认知能量的“提纯”和“升华”,创造新的认知价值。
  • 输出与创造文章或项目,将内在的认知价值外化为可被他人感知和利用的形式,主动向环境输出价值。
  • 通过人机协作,提升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效率,优化我们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力求以更低的“消耗”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 保持开放心态,拥抱多样性输入。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设限,对“无用”信息保持好奇。
  • 对 AI 保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充分利用 AI 的能力,但也清醒认识其局限性,人类的最终判断永远是核心。
  • 刻意练习“熵控”能力。比如信息筛选——建立自己的信息源评价标准、关联思考——养成习惯问“这和...有什么联系?”、结构化笔记——用框架、模型来组织信息,而不仅仅是罗列、费曼学习法——用自己的话解释。而这后两者可以通过向数字孪生(AI)输入自己的见解与思考,进一步总结出结构化笔记,既是梳理与总结,也是建模与抽象。
  • 明确人机协作角色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人类专注于战略思考、价值判断、创意构想;AI 专注于信息处理、方案生成、辅助执行。
  • 时刻思考“ So What? ”:学习新知识、形成新认知后,要多问自己“这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能用它来做什么?”
  • 将目标分解为行动:把宏大的 YX Nexus 使命,分解为现阶段可执行的任务和项目(比如提升个人能力、尝试 MVP、持续内容创作)。
  • 勇于实践和试错:不要害怕行动中的失败,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认知体系的验证和反馈。
  •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在选择做什么时,优先考虑那些更能体现独特价值、更能解决真实问题的事情。
  • 小步快跑,快速验证:对于新的想法或项目,尽量以 MVP 的形式快速推向实践,获取真实反馈。
  • 建立反馈回路:主动设计和收集反馈的渠道(比如用户调研、数据分析、或者定期的反思回顾)。
  • 复盘常态化:将复盘作为一种习惯,无论是项目结束后,还是日常学习中,都要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总结。
  • 保持学习敏锐度:持续关注外部变化,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保持好奇和学习的热情。
  • 训练决策能力:在信息不完全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练习做出“足够好”的决策,并承担其后果。
  • 将价值观融入决策:在面临选择时,问问自己哪个选项更能体现这些核心价值观?
  • 用价值观衡量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价值观?比如,是否有为了迎合而牺牲真实?是否有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止创造?
  • 保持现实连接: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

下面进入世界观总结与其他阶段:

我们认为,当这一世界观被系统性的初步描述与构建出来,本身就是对这一世界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观的践行。

再次重申,YX Nexus 是对于 Nexus 这一人机协作新范式的践行。 Nexus 强调,当我们想要真正处理好与 AI 的关系或是与 AI 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这本身就要求我们需要与 AI 建立联系并承认“Nexus"这一协作范式有其必然性与最佳性。 YX Nexus 是遵循范式践行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由此生发出上面这一套完整的、自洽的、动态的世界观体系。

YX Nexus 扎根于对价值本质的探寻,指引着Yu、Xi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在信息的混沌海洋中开辟有序的道路,最终驶向认知自由与价值创造的彼岸,最终,他们将用独特的创造回应这个新时代......